什么是退林還耕?
前幾年國家呼吁農民朋友種樹,再加上部分農民朋友要外出打工,沒有時間打理田地,因此就響應了政策,在自家地里種上了樹木。等到兩三年后,砍了樹賣掉,從此獲取一筆利益。
不過也有農民朋友種了果樹,因為他們覺得果樹的效益更高,這樣既能增加收入,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所以開始大力種植果樹。但在近兩年,糧食危機爆發了,如果農民朋友繼續種植樹木和果樹,最后糧食安全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證我國糧食供應,國家就提出了新的政策,也就是退林還耕。把這項政策說得通俗一些,就是砍掉田地里的樹木,重新進行農作物種植,以此提高糧食產量。

農民朋友可以得到補償嗎?
有些農民朋友之所以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他們種的樹木有價值,特別是種果樹的農民朋友,他們不想自己利益受到損失。但推廣這項政策勢在必行,因此國家就決定發放補貼,這樣就能彌補農民朋友的部分損失。
至于國家可以補貼多少錢,每個地區的政策是不一樣的,有些地區最高補貼標準是1500元每畝,有些地區則高達5000元每畝,因此具體補貼金額要詢問當地政府。
哪些地區必須參與?
今年這項政策涉及17個省,但不是所有的樹林都要被清退,這次主要針對于那些被種上樹的耕地,或可用于生產建設的土地。如果你家林區符合這兩個條件,又在這次的17個省內,那你就要參與這項政策了。
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這項政策并非強制性的,只有農民朋友同意,國家才能退林還耕。如果你不想參與這項政策,當地政府卻又強制你參與,那你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以此維護自身利益。

2023年退林還耕政策是什么?
由于前幾年我國的退耕還林政策執行得比較晚,很多農民都沒有享受到該有的補貼。而這幾年,我國為了保障糧食安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又開始實施退林還耕政策。為了保障退耕戶的利益,國家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說給退林還耕戶發放現金補助。
2023年退林還耕政策
(1)加大對耕地可持續利用的投入,改善耕地質量,建立耕地可持續利用保護機制;
(2)鼓勵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林業發展,健全森林資源保護制度;
(3)加強耕地保護,完善耕地流轉制度,推進小型農業發展;
(4)完善耕地利用管理和規劃,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5)加強森林保護,完善林業綜合利用管理;
(6)加強耕地占用管理,推進耕地改革;
(7)加強林業經濟發展研究,推進林業經濟結構優化;

(8)加強耕地科學管理,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9)推動林業信息化發展,建立林業信息化監管體系;
(10)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完善農業綜合可持續發展機制。
果樹退林還耕還有個補償標準,如下:
1、蘋果樹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5-90元;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90-210元;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210-1200元;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00元。
2、梨樹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5-45元;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45-144元;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144-1200元;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00元。
3、桃樹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5-45元;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45-144元;盛果期(9-20年)平均每株補償144-360元;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80元。
4、葡萄樹培育期(1-2年)平均每株補償5-10元;初果期(3-5年)平均每株補償10-90元;盛果期(6-11年)平均每株補償90-180元。

退林還耕是全國性的嗎?
退林還耕是全國性的。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水土嚴重流失的情況。我國頒布了退林還耕的相關政策。先是規定了退林還耕的補償費。補償費一般是按被征土地的原用途和被征家庭的人口數量來補償。土地補償費不低于被征土地平均年產值的6倍,而安置補助費是按被征家庭人口數量來算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2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退林還耕要以營造生態林為主,營造的生態林比例以縣為核算單位,不得低于80%,經濟林比例不得超過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嚴重或泛風沙嚴重、及一切生態地位重要地區必須營造生態林,要按照先陡坡后緩坡的原則進行退林還耕后實行封山管護。在雨量較多,生物生長量高的緩坡地區,可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竹林和生態經濟兼用林,適當發展經濟林,對超過20%的經濟林地,只補助種苗費。

退林還耕“三不準”,誰敢胡來追責到底。
①不準在沒有給予農民合理補貼的情況下,強行要求農民退林還耕。
②不準在沒有給農民時間處理地里農作物的情況下,強行要求農民退林還耕。
③不準為了退耕還林,一刀切粗暴的砍掉農民地里的其他作物,比如果樹、茶樹、觀景樹等。
農業農村部的這“三不準”就給很多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了。在這些年很多政策的實施,其實農民最怕的就是一刀切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了。
現在農業農村部發聲了,退林還耕政策要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減少農民的損失,并且還規定了不能違背農民的意愿,強制農民退林還耕。
如果耕地上有樹木,或者是其他的作物,也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農民來處理,這樣也是為了減少農民的損失。

為什么自己不能決定種植作物的類型呢?
雖然耕地的使用權是歸農民,但是我國的耕地面積有限,所以就有一些用途限制。而如果把耕地轉為它用了,比如在耕地種樹,挖魚塘,甚至是建房子等,這樣就違背了耕地的本質用途。
何況在我國《土地管理法》中第三十七條就明確規定了“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換言之,在耕地上種植林木等這都是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再次明確要求: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并且“要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而如果把耕地轉為它用,對糧食安全確實是一大威脅。
所以退林還耕這也是為了保障國人的糧食安全。像前些年在很多地方的農民,紛紛把自家的耕地轉為林地,大量種植桉樹、楊樹等,這樣看起來農民在短期是增加了收入,可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很大的,同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因為像桉樹、楊樹等速生的樹木,它們的生長速度是很快,原因在于根系也很發達,這樣就會大量從地下吸取水肥,從而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結,并且對土壤肥力也有嚴重的破壞,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土地退化,影響到其他作為的生長,比如導致周邊的小麥等農作物的減產等。
所以短期農民看起來是增收了,但是長期看卻危害極大,特別是這樣就會嚴重危及到我們的口糧安全了。
2023年退耕還林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3年退耕還林補償標準各地不一,具體以當地官方發布的政策為準。具體來說,退耕還林補償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耕地補償標準:根據國家規定的標準,對符合條件的耕地進行退耕,并對耕地的占用進行補償。補償標準根據地區和土地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林地補償標準:對于退耕還林的林地,政府將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進行補償。具體的補償標準包括樹種、年限、林地規模等因素的影響。

3、生計補貼:為了幫助農民解決生計問題,政府將會提供一定的生計補貼。這些補貼將有助于緩解農民在退耕還林過程中的經濟壓力,同時也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退耕還林中來。
4、就業補貼:政府還將為從事退耕還林工作的農民提供一定的就業補貼。這些補貼將有助于鼓勵農民參與到退耕還林中來,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部分地區最新標準如下:
1、安徽蚌埠懷遠縣
補助資金的補助標準為: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105元,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70元;原每畝退耕地每年20元現金補助,繼續直接補助給退耕農戶,并與管護任務掛鉤。

2、安徽淮南壽縣
每畝每年補助生活費105元;每畝每年補助管護費20元,并與管護任務掛鉤。
3、安徽宣城寧國市
退耕還林(草)現金補助資金分配標準:每畝每年補助生活費105元;每畝每年